返回

7 进展  最后一毫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静静的延河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最懂你的H漫画平台,魔女和宅男的最爱,点击立即进入不一样的二次元世界!!

    “现在是第221号试验视频记录,一号试验对象状况良好,先期植入的脑部干细胞已经按照编程,完成了b级分化,目前一号的脑电波中开始出现高级别神经系统活动。现在跳过预定的观察阶段,直接开始第三期治疗。”

    凌教授那颗硕大的蛋形脑袋面对摄像头和电脑,他在每次进行重达项目试验或者试验进行到关键步骤的时候,都会像今天这样做视频日志录制。

    第三阶段治疗的预期目标是重新建立张静怡已经完全中断的中枢神经传导系统回路。凌教授和他的小组在这个项目上已经花费了多年光阴。他们先是完成了基础理论模型,然后在小鼠的身体上进行初步试验尝试,接着是稍大一点的动物,然后再完善,再进化,直到前年,小组科学家们人为损害了一只印度恒河猴的神经系统,接着按照试验方案进行了回路重建。

    第八只猴子的名字叫“小白”,接受完整套实验性治疗后,这只雄性恒河猴子活了下来,甚至重新学会了基本行为动作。但它的七位同类,都在试验中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死于手术并发症,或者因为癌症而丧生。

    凌教授没有告诉顾纯,张静怡实际是第一位人类受试对象。

    面对高清摄像头下绿色光点有节奏地跳动,教授闭上眼睛,像朗诵论文一样,开始自我复述整个项目原理。

    人类和所有的脊椎类动物的神经系统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简单的信号传导过程,但这张网络极其复杂,它的构造难度超过了银河系的天文规模。

    一个神经元接受到网络中传导的化学信号时,就会发出电脉冲。神经元受到适当刺激后,细胞膜上的电压会反转;而电压的变化会导致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或其他阳离子会涌入神经内。随着离子流的涌入,会让神经元产生电脉冲,沿着神经元的分支轴突传递,并刺激轴突释放化学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从而完成信号的传导过程。

    对于张静怡来说,她的大脑或许能够送出信号,但所有的通路在脖子附近永远地中断了。多年来,有人尝试过干细胞疗法修复神经传导系统,但因为很多未知的原因,此类疗法无一取得成功。有人试验直接在大脑外皮质层埋入电极等传感器,然后与另一端完好的中枢神经建立联系。这类方法起初起到了初步预期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免疫系统人为那些植入的电极都是外来物品,而不断发动袭击。免疫系统行为的后果是持续,多发的炎症反应。病人不得不接受大强度抗炎治疗,要不就是进行免疫抑制。尽管病人挨过了痛苦煎熬,不过,那些电极最终还是脱离,很快丧失作用。

    凌教授的方案也这些失败先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利用干细胞技术重新编程制作了一段神经导线,这写导线被他的小组称为“鹊桥”。然后将“鹊桥”与重新活化的上部断裂的脊椎神经系统连接,桥的另一端使用人工制作的纳米纤维丝缠绕,固定,经过一个很小的信号加强与功能重塑芯片连接,然后再与另一端神经系统对接。

    由于“鹊桥”取材与张静怡本身的细胞组织,她的免疫系统不会认为是外来物而加以攻击。用来固定的纳米纤维丝是那么地细小,不得不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它的韧性和强度是超强的,毫不夸张地说,比固定浦东大桥的钢缆还要牢固得多。

    “造物主,我们要称颂您,因为您是伟大的,值得称颂的“凌教授每次手术前都会在内心默默祈祷,这次也不例外。

    整个手术持续了46个小时,教授和他的小组成员轮番上阵。他们根据张静怡的实际手术破面进行了“桥“系统的个性化塑性,然后根据张静怡的神经系统反应,进行了传导芯片的现场编程调试。当凌教授手持微型电极,在显微镜显示器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连接好的系统时,他看见实时监测地脑电图很活跃地跳动了几下。

    “好了,有反应“

    教授长吁一口气,他回到休息室,打开桌子上摆放好的电唱机。一阵悠扬地旋律在房间里飘扬着,他不禁闭上了双眼。

    接着进行的手术,是在骨科医生的帮助下,借助现代3d打印技术现场加过已经破损的脊柱骨骼结构。钛合金与复合塑料将伴随张静怡此后的生命旅程。这项技术是非常成熟的,本身没有风险性。手术室中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小组成员们甚至互相开起了玩笑。

    在手术室高处,有一间整面围墙都是玻璃的房间。这里是手术观摩室,凡是高难度手术或者学术性演示,都会有医生们闻风赶来学习,参观。

    今天的观摩室空空荡荡,只有顾纯穿着白色医师服,焦急地搓柔着双手,眼睛几乎是死死盯着手术台。张静怡全身都被各种管线覆盖着,仪器的闪光和将她的身躯紧紧覆盖住。从顾纯的角度看上去,此刻的张静怡就像是中学生生物实验课上的青蛙一样,被剥去了所有表皮,向世界展露出自己的本源面貌。

    “是啊,从生物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次彻底地重新构造。“

    顾纯想着,慢慢踱着步子。他当然很想亲自参加手术,作为神经外科博士,他毋庸置疑地拥有这个资格。但医学的伦理和规则要求他只能当儿无能为力地旁观者。

    任何与手术对象有亲缘或者感情纠葛的人都是不被允许踏进手术室中的,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他们几乎很难客观地去面对手术台上的亲人。而医学作为最精密的科学,他最大和最基本地要求就是摈弃个人情感地客观性。

    一盏绿灯在观摩室中闪亮起来,这表明手术进入到收尾阶段。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又过去差不多三小时,所有的缝合都做完了。张静怡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另一组技术专家开始上阵,他们要进行完善地神经系统理化试验,并将数据录入系统以方便后续比对。

    顾纯双眼皮打架,沉沉地睡去了。

    “哎,醒醒,醒醒“顾纯感觉有人在摇晃他,模糊地声音萦绕在耳际。

    “嗯,哎“他睡眼惺忪,使劲摇晃几下沉重,发胀地脑袋。他看清面前站着个满面雀斑,架着副大号近视眼镜的小女生。他花了几秒钟认出,小女生是教授小组才来的博士生。

    “师兄,手术结束了,一号家属要见你“小女生很客气地称呼顾纯为师兄,尽管他们压根不是同一家学校毕业的。

    顾纯马上清醒过来,他随着小女生走出观摩室,长长通道里,他边走边问手术的结果。

    张静怡躺在完全独立的观察室中,她仍然被仪器环绕,包着绿色头帽的脸庞看上去显得很不真实。头帽是特殊的保温帽,它可以维持良好的外界温度,这在精密神经外科手术中几乎是必备的。

    “手术已经完成,我们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只有等待“

    不知什么时候,凌教授悄悄地走近与隔离观察室一墙之隔的休息间。顾纯正陪着张母,小维大概因为太累了,靠在椅子上,已经睡着了。

    直到这时,张母才第一次仔细打量起凌教授。他是个身材矮胖的男人,身高最多不超过160厘米,一颗光秃秃地蛋形脑袋显得硕大无朋,四肢和手指出奇地修长,像是钢琴家的双手。

    “谢谢,谢谢您“张母走上前,想感谢一下教授,不想,矮胖的身躯突然转身,把她伸出来的手和感激地眼神,看也不看就抛在身后。

    没有人知道张静怡现在在想什么,或者还能进行高级思维吗?但凌教授知道,他的一号试验对象正在做梦,尽管他不知道梦的内容。

    “做个好梦,然后醒来吧“教授默默祈祷。

    张静怡的确在做梦,她梦到了张婉婷,两人还是五六岁的小姑娘。张静怡自己留着齐耳短发,短短地前刘海随风飘散。张婉婷梳着可爱的羊角小辫,两人手挽手正在清清地草地旁漫步。

    温暖地阳光照耀在身上,是那么温暖,耳畔响起小伙伴们银铃似的笑声。

    “醒醒,醒醒,张医生,我们到了“

    张婉婷从古怪莫名地梦境中猛然惊醒,她梦到了儿时的堂姐。

    “什么?“张婉婷还有点迷糊。

    “到了,到木卡恰机场了,我们要换汽车“

    张婉婷看清推自己的是医疗组随行保护的军士长,他的手臂肌肉虬结,充满了原始的力量美。

    张婉婷举目四望,漫目都是棕红色,直升机的旋翼搅起的热浪和风尘,吹进这架蓝白色海洋迷彩涂装的直-18f型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机舱内。

    组员们都在整理随身装备,然后按次序走下机舱。

    尽管早有准备,但张婉婷还是被地面炙烤地热浪猛袭了一下。她感觉浑身燥热,似乎身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

    和医疗组员的狼狈相相比,负责安全护送的三名海军陆战队员却显得很精神。他们浑身包裹在黑色的作战服里,重型防弹衣和武装携行装具一样不缺,身后的多用途背包和迷彩水囊融为一体。手中的95改型突击步枪和腿部外侧的92式大威力自动手枪,更显威武。

    “张医生,我们去那里,车在等我们。“军士长走上前,指了指远处一棵高树。

    张婉婷点点头,招呼组员向大树走去。护卫的陆战队员一人领头,一人在中间,军士长亲自殿后。

    “欢迎回到人类的非洲老家“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组员开玩笑地对大家说,他的话引来一片善意地附和。

    远处的大树下,两辆涂着联合国标识的轻型轮式装甲车,在一片土黄色背景里,分外醒目。

    张婉婷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除了本地人部落之外,就只有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军人踏足过。

    当然,现在那里的情况无人知晓,或许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也或许已经不存在任何生命了。

    张婉婷和她的组员们,并不清楚自己将面对什么。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y01.com=天晴书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免费看视频    美女直播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福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