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章 找到了党  伍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byz少负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最懂你的H漫画平台,魔女和宅男的最爱,点击立即进入不一样的二次元世界!!

    唐伯壮跪坐在稻草上,立着上半身:“同志们,我来给大家介绍。”

    他先指着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奇瘦,教书先生一样的中年人“这是中共中央派来的四川军委书记余乃文同志。”独立旅诸党员,已同组织失去联系数月,在白色恐怖中焦急徘徊,此时一听党中央派人来了,顿时人人狂喜,金冶平泪水夺眶而出,就连稳重的李德彬也准备鼓掌欢呼。

    旁边,板凳上坐着的另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急忙站了起来,双掌向下连按,轻声道:“同志们,同志们,同志们,轻点轻点……”

    烟盒子何流脸如关公,眼眶含泪,莽声嗡嗡:“怕个吊!有了党的领导,老子们也要开杀,这些反动派,我们多少好同志,死得好惨………”说罢,泪泉涌出,低声呜咽,大手把一把稻草攥着,象要攥出油来。

    李方奎英俊的脸也激动得绯红,眼神亮得赛过桐油灯。

    徐允士双手握住枪把,仰着头,双目望着屋顶,眼泪迸流。

    胡洪疆和蔡奎双手在地上抠挖,嘴里呜咽。

    唐伯壮等到大家心情略平静后,指着那位长衫中年人,说:“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重庆执行委员会委员李嘉仲同志。他是四川省委指定来负责整顿万县党工作的领导。”

    众人纷纷行注目礼。

    那个沉稳的中山装,眼望屋顶,也是眼中含泪,踱过来,拍了拍何流的宽肩“好同志,会有你报仇机会的。今晚上的会,大家不要鼓掌、不要欢呼,互不握手,好不好。”

    等众人心情再平复后,唐伯壮一指沉稳中山装中年人对徐允士等人道:“这位你们认识吗?”几人摇头,他又说“如果你们不认识,我说出他的名字,你们就认识了,他就是——王维舟同志。”

    “啊,王大队长?”

    “啊,王司令?”

    “啊,王团长?”

    王维舟同志的名字,一经报出,顿时收获粉丝一片。

    王维舟,出生在与达县毗邻的宣汉县清溪场王家坝一个贫寒农民家,8岁读私塾,14岁因家贫,弃学种地,19岁到县城一商铺当了三年学徒,见不惯人间不平,写了“只恨手无三尺剑,斩尽天下有钱人”的诗词,在穷人中广为流传。

    富人们忌恨,在县城里站不住脚,跑到成都打工求生时,考上了兵工厂半工半读的工兵学校,学习了两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王维舟积极参加,但那里斗得过清政府,吃了亏,受了追捕,连夜逃回老家,开展武装斗争,锻造他的“三尺剑”。

    他的活动能力非常强,和一些家乡同学好友一起,仅十来天,就有宣汉县、开江县等五十多个乡场镇响应,10月初,他把刀矛棍棒、鸟铳土炮武装起来的“同志军”,分成四路,围攻宣汉县城,活捉了宣汉县的县长和税务局长,打开监狱成立了宣汉军政府,接着,他又带队向达县进军,经过十来天的围攻,攻占了这个川东北的中心城市,成立了达县军政府。

    这是1911年的事,这时孙中山在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最后斗争,号召全国人民参加,王维舟立即响应,率骨干部队回宣汉,挑选精兵两千,成立北伐大队,自任大队长。他强化军事训练,制定了“直捣幽燕,驱逐鞑虏”的作战计划,但南北和议,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伐告停,辛亥革命宣布成功。他把北伐大队缩编成一个五百人的营,其他人员资遣回乡,随后他任宣汉县的警备队长,警备队由他的骨干营改编。他时常带兵剿匪,在群众中反响很好。1913年他又到成都警备军官学校去读了几个月的书,毕业后被任命为达县警备司令兼警备队长。

    1915年袁世凯玩复辟,恢复帝制,他和达县的国民党进步人士商量后,宣布成立讨袁军,亲任司令,旧部们蜂拥而来,他先率部拿下效忠袁世凯的达县县长,接着攻下周边的营山、宣汉、开江、开县等地,名声大噪。

    过了两年,“护法”运动兴起,他的部队改编成“靖国军”,跟北洋军进行了残酷的战斗,北洋军没有人民支持,一败再败,他的靖国军穷追不舍,又接连攻克云阳、奉节、巫山和湖北的秭归、巴东、利川、建始等县城,部队被改编为靖国军七师第三团,他任团长,兼任夔门旁奉节城的边防司令,不久又被调到川东北的万源县,抵御陕西军入川。

    但是护法运动的成果很快又被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窃取了,老百姓更加贫困,王维舟越来越苦闷,终于在1920年春,弃职到上海,寻求真理。

    在上海经朝鲜共产党员金笠介绍,加入了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和一些进步的青年人,边做工,边学习,边从事革命活动。

    王维舟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掠夺有很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秋天,洋人们在虹口公园举办“远东运动会”,他和八个进步青年一起,各揣一支手枪混进去发传单,巡捕来抓人时,进步青年开枪射击未中,八人被抓,王维舟借着乱了的人流,混了出来,四处奔走找关系,最后找到了曾是孙中山先生的英籍法律顾问林白克,救出了这八人。

    年底,他受金笠的派遣到苏联学习,先到伊尔库次克,教导苏军中的华人红军战士学文化。接着到了莫斯科,参加了十月革命四周年庆祝大会,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1922年,他回到北京,和吴玉章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年底时,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经金笠批准,回家探亲。

    1923年,他安葬母亲后,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女子小学,又兼任了另一所小学的校长,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着手培养革命干部,到1926年时,大革命运动兴起,他到武汉参加革命,进了毛诗人组织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认识了毛诗人。组织关系由朝鲜转入中国共产党。

    这次他也是受党中央派遣,回川东家乡,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群众,组织革命的武装。

    参会的川东籍人员,为能见到传奇英雄王维舟而兴奋。

    唐伯壮环顾室内:“为节约时间,我们其他同志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吧?我先来。”他清咳一声:

    “我叫唐伯壮,四川法政学校毕业生、黄埔六期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达县黄都乡人,38岁。”

    “我叫张鹏翥,黄埔第四期毕业,达县张家场人,25岁。”

    “我叫吴会治,河南焦作矿业大学毕业后,黄埔四期毕业,北伐军新编21师的排长,万源县井溪坝坑塘人,24岁。”

    “嗯,我叫徐允士,当过万源县团防大队的分队长,朱德代表创办的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毕业,现任二十军独立旅手枪营营长兼副官长,万源县井溪坝五爪垭人,26岁。”近日“皮条客”终于把徐允士的军需长官职弄到了手,孟青云为安抚徐,给他换了副官长的衔。

    “我叫李德彬,朱德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毕业生,现任独立旅军令处兼政训处处长,达县黄都人,31岁。”

    “我叫胡洪疆,城口县中学毕业后,考入刘存厚办的军官学校,经陈毅和徐允士同志介绍加入朱德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现任独立旅军需,万源县旧院坝人,22岁。”

    “我叫蔡奎,现任独立旅一团三营九连二排排长,朱德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毕业生。大竹县人,现家搬到梁平县虎城猫儿寨,20岁。”

    “我叫金冶平,现任独立旅二团二营勤务,朱德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毕业生,达县黄庭乡人,37岁。”

    “我叫朱福建,从小当兵,朱德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毕业生,现任独立旅特务连长,奉节县草堂人,29岁。”

    “我叫何流,也是从小当兵,朱德二十军政治军官学校毕业生,现任独立旅二团二营营长,云阳县城人,28岁。”

    “我叫李方奎,独立旅二团三营八连连长,巫溪宁厂双河人,27岁。”

    “我叫秦正树,《万县日报》社长。

    朱德在万县创办的《壁报》,现改名为《万县日报》了。

    ”我叫任志云,万县支部委员,《万县日报》编辑。“

    “我叫周伯仕,万县支部委员,《万县日报》编辑。”

    “我叫张洪,万源县井溪坝五爪人,与徐允士同村,35岁,万源县小学毕业,四处谋生,近年经徐允士介绍,在南津街开食店,今年夏天入的党。”

    “我叫雷震寰,独立旅手枪连一连长,万县甘宁乡人,26岁。”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y01.com=天晴书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免费看视频    美女直播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福利放送